維吾爾語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自治民族—維吾爾族使用的語言和文字,使用人口約有800余萬。公務活動、社會交際、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民族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都普遍使用該種語文。
古代維吾爾語是公元8世紀后形成的維吾爾民族的共同的書面語言。古代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古突厥語族、維吾爾—遏邏祿語支,其文獻書籍以《突厥語大詞典》、《福樂智慧》和眾多的吐魯番及敦煌文獻為代表。
現代維吾爾語是現代維吾爾民族使用的語言,F代維吾爾語分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羅布方言,三個方言的主要差別表現在語音上。現代維吾爾語書面標準語是在烏魯木齊土語音位系統(tǒng)為代表的中心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經過多次規(guī)范,現代維吾爾文學語言(即規(guī)范的書面語)成為現代維吾爾人使用的統(tǒng)一語言。
現代維吾爾語共有32個字母,其中有8個元音,24個輔音。基本特征:
1、存在元音和諧律。舌位合諧比較嚴整,唇狀和諧比較松弛。
2、有元音弱化現象。
3、構詞和構形附加成分很豐富。
4、名詞有數、從屬人稱、格等語法范疇。
4、動詞有態(tài)、肯定否定、語氣、時、人稱、數、形動詞、動名詞、副動詞等語法范疇。表示各種情態(tài)的動詞很發(fā)達。
5、詞組和句子有嚴格的詞序:主語在謂語之前,限定語在中心詞之前。
6、詞匯中除有突厥語族諸語言的共同詞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漢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和俄語的借詞。備注:維吾爾語是一種拼音式文字,是從右向左書寫。
古代維吾爾語起先用突厥文拼寫,后來用粟特文改進的回鶻文來拼寫,之后用阿拉伯文為基礎的古代維吾爾文來拼寫(哈卡尼亞文),再后來用察合臺文來拼寫,公元九—十世紀后,改用阿拉伯文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來拼寫。新中國成立后,曾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寫。1970年代,中國國務院曾為新疆的維族創(chuàng)制拉丁字母維吾爾文字維吾爾文字。
現代維吾爾文的改革最近的一次是在1983年,使用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書寫體系。現行維吾爾文有8個元音字母,24個輔音字母,自右向左橫寫。用來書寫現代維吾爾文學語言,即業(yè)經規(guī)范的書面語。每個字母按出現在詞首、詞中、詞末的位置有不同的形式。有些字母只有單式和末式。有些字母所帶的符號除作獨立形式和詞首形式的標志外,還起隔音的作用。32個字母實際共有126種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