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譯通翻譯(服務)有限公司
■新譯通中日翻譯公司
漢語史的研究
漢語史是一門研究漢語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它同語言學、普通語言學、中國史首先是漢族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主要是研究現(xiàn)代漢語是怎樣從古代漢語發(fā)展來的,即現(xiàn)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語法結構、詞匯、文字等是怎樣形成的。這對于現(xiàn)代語言教育,更好地掌握現(xiàn)代漢語,推動漢語規(guī)范化工作有很大意義。
有文獻記載的漢語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之久。為了使?jié)h語發(fā)展的線索更加清楚,使每個關鍵的變化更加突出,需要把漢語的歷史進行必要的分期。由于語言的發(fā)展是漸進的,所以不可能肯定地說某一年是某個時期的開始,只能有大致的時間界限。對漢語的歷史進行分期的根據(jù),由于語言不同于其他社會現(xiàn)象,所以不能簡單地按照社會的發(fā)展來分期,而要按照語言本身的發(fā)展來分期。在語言的三要素,即語音、詞匯、語法中,語法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因為語法結構的變化是最慢的,語法結構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就可以證明語言已經(jīng)變化了,而詞匯幾乎是經(jīng)常在變動著。 漢語史的分期初步劃為4個時期。 上古期 公元3世紀以前為上古期,3~4世紀為過渡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①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②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前邊;③入聲有兩類(一類后來變了去聲),等等。
中古期:公元 4~12世紀為中古期(12~13世紀為過渡階段)。主要特點是:①在口語判斷句中系詞成為必要成分;②處置式產生;③“被”字句普通應用;④形尾“了”、“著”產生;⑤一部分入聲字變成去聲字,等等。近代:13~19世紀為近代期(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近代漢語的主要特點是:①全濁聲母在北方話里消失;②-m尾韻在北方話里消失;③入聲在北方話里消失,等等。 現(xiàn)代:20世紀為現(xiàn)代期,F(xiàn)代漢語的特點是:①適當吸收西洋語法;②大量增加復音詞,等等。
日語中假名的來歷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后來,漢文化傳入日本,具有文化修養(yǎng)的日本人開始能用漢文記事。到了公元五世紀中葉之后,日本人民創(chuàng)造了用漢字作為表間符號來書寫日語的方法。至八世紀后,這種將漢字作為表間符號的方法已經(jīng)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詩歌集《萬葉集》就是采用這種書寫方法。如日語的“山”,讀作“やま”,在《萬葉集》中就用“也麻”兩個漢字來書寫!皸@”讀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個漢字來書寫。日語中的助詞“て、に、を、は”等則用“天、爾、乎、波”等漢字來表示。這種書寫方法后來被稱為“萬葉假名”。但是,用萬葉假名式的漢字記事作文十分繁雜,在此后來漫漫簡化,只寫漢字楷書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漢字草書適合于書寫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書書寫信件、日記、小說之后,逐漸形成了一種簡練流暢、自由灑脫的字體,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終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這些文字都是從漢字字形假借而來的,因此稱為“假名”。根據(jù)假名的書寫方法不同,取自漢字楷書偏旁的稱為“片假名”(カタカナ),從漢字草書演變而來的稱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chuàng)造的表音文字。一般書寫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來表示外來語和特殊詞匯。
例如: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 (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發(fā)音“ko re”注:羅馬注音)就是“這”的意思(相當于英語中的“this”);の(發(fā)音“no”)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和“日本語”。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拼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只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他們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匯。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fā)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此外,日語中還有用源于羅馬的拉丁字母來表示日語的方法,稱為“羅馬字”。類似我國的“拼音”。
羅馬字主要多見于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并常用于日文電腦輸入法。 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各地公司就近垂詢)
中國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長沙 武漢 重慶 成都
翻譯領域 |
翻譯語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