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什圖語是阿富汗的官方語言。屬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分布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地區(qū)。使用人口在阿富汗境內(nèi)有1000多萬,在巴基斯坦的西北地區(qū)也有近1000萬。
普什圖語主要方言分為兩支:南部方言,保留了古音sh和zh;北部方言(主要通行于巴基斯坦)采用了kh音和gh音。經(jīng)語言學家考證,普什圖語和梵語的語法十分近似,除具有較多的共同詞語外,還有許多共同的詞根。普什圖語受印地語的影響很大,也吸收了許多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詞,但仍保留了古伊朗語的許多特征。
普什圖語有長元音和短元音各3個。名詞與形容詞都有性、數(shù)、格的變化,動詞有人稱和時、態(tài)等變化。普什圖語采用經(jīng)過修改的阿拉伯文字,有40個字母,8個純系普什圖語字母,其余是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字母。
普什圖族(帕坦人、普什圖人,Pashtuns、Pathans)是居于南亞的一個民族,西方歸入伊朗人的一個分支。為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和巴基斯坦第二大民族,人口4000到4500萬人;分布于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聯(lián)邦直轄部落地區(qū)、西北邊境省和俾路支省;講普什圖語,強調(diào)信仰普什圖族特性的伊斯蘭教。
由于普什圖民族處在南亞和中亞交界處,為各種文化交織地區(qū),歷史上一直動蕩不止,其民族性能夠保存下來就是得益于這個民族政治上罕見的團結(jié)。
普什圖尼斯坦(中文亦譯作“普什圖斯坦”;Pashtunistan,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或:Pakhtunistan,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應(yīng)指普什圖族人居住的地方,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東南部。
阿富汗東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民族。操普什圖語,他們構(gòu)成阿富汗的大多數(shù)人口。在「阿富汗人」這個詞泛指現(xiàn)在阿富汗地區(qū)任何居民之前,阿富汗人是普什圖人特有的名稱。普什圖人認為他們起源于阿富汗,是一個共同祖先的後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