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的官方語言。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東支。在摩爾多瓦,被稱做摩爾多瓦語。分布于羅馬尼亞,此外在蘇聯(lián)、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希臘和美國也有數(shù)量不等的使用者。全球使用人口約2600萬,
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歐洲的巴爾干半島。
羅馬尼亞語從羅馬帝國達契亞省一帶以及多瑙河南岸使用的東部拉丁語演化而來,是東部拉丁語和達契亞土著語言混合的結果。語法結構、語音體系和大部分基本詞匯均源于拉丁語。在歷史上,曾受到古斯拉夫語、土耳其語、希臘語、意大利語、法語、俄語等的影響。
羅馬尼亞語的歷史分4個階段:①
共同羅馬尼亞語,是6~13世紀羅馬尼亞民族形成時期使用的語言;②古羅馬尼亞語,是13~18世紀使用的語言;③近代羅馬尼亞語,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使用的語言;④現(xiàn)代羅馬尼亞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到目前使用的語言。
羅馬尼亞語的主要方言有5種:蒙特尼亞方言、摩爾多瓦方言、巴納特方言、克里沙納方言,以及馬拉穆列什方言。各方言的差別主要在語音方面。
羅馬尼亞語的特點是:定冠詞附在名詞末尾,動詞的將來時用助動詞a
vrea(想要)加動詞不定式構成。詞形變化比其他羅曼語言更豐富。保留了某些其他羅曼語言失去的拉丁語詞。1860年以前羅馬尼亞語采用基里爾字母,后改用拉丁字母,有5個加變音符號的特殊字母。
羅馬尼亞人為羅馬人和達契亞人的后代,熱情、豪爽、待人隨和,喜歡交朋友,交談時喜歡直截了當。羅馬尼亞人尊重女士,男子進門、上車要讓女士先行,下樓梯時男子則在前護衛(wèi)。親友間見面擁抱、貼面很普遍,男士見到女士時吻手較多見。應邀作客時需向女士送鮮花,同時視情贈送禮品,贈花總數(shù)應為單數(shù),但不是13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