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Chinese, Lanugage)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屬漢藏語系,是這個語系里最主要的語言。除了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和臺灣省以外,漢語還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大約有13億(3000萬人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的標準語是近幾百年來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逐漸形成的。它的標準音是北京音。漢語的標準語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臺灣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
在廣義上是指漢族的語言,狹義上指普通話,另外還有國語、華語、中文等稱呼都是指漢語。毫無疑問,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世界上大約有1/5的人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也曾對其周邊的國家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例如日語、韓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漢語借詞以及漢語書寫體系文字。漢語是一種中國語文。
漢語屬于獨立語,分析語。漢語的書寫方式是一種象形文字的漢字。五四運動之前所使用的書面語叫做“文言”,是一種以孔子時代所使用的以“雅言”為基礎的書面語。五四運動之后所推動的書面漢語通常被稱為“白話”,即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現代書面語。在現代漢語的書面語中,文言已經很少使用了,但是文言文中的某些部分仍以成語的形式保留在現代漢語中。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方言情況復雜。下邊把漢語方言粗分為官話和非官話兩大類來說明。官話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qū)和長江南岸九江與鎮(zhèn)江之間沿江地帶以及湖北、四川、云南、貴州4省,包括北方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幾個方言區(qū)。官話區(qū)域的面積占全國3/4,人口占全國2/3。官話方言內部的一致程度比較高。
漢語所包含的語言種類問題,在語言學界頗有爭議。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漢語只包括漢語一種語言;另一種認為漢語包括閩語、粵語、客語、吳語、贛語、湘語等語言,為一個漢語語族而非同一種語言。
中國國內語言學家根據漢語分支的不同特點,把漢語劃分為傳統(tǒng)的七大方言。在這七大方言內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區(qū)。有時這些次方言區(qū)內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區(qū)的人的語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區(qū)別。例如,一個使用粵方言的香港人可能會感到與操臺山話的廣東人有很多共同點,雖然他們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德語(Deutsch)是德國、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也是瑞士的4國官方語言之一。它屬于印歐語系下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德語共同標準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時代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圣經翻譯。德語是1億多人使用的母語(總計約為1.1億)。
德語分為高地德語(Hochdeutsch)和低地德語(Plattdeutsch)。高地德語是共同語,它采用了低地德語的某些發(fā)音規(guī)則,低地德語聽上去更象英語和荷蘭語。通用的書面語以高地德語為準。各方言之間的差異很大。高地德語和低地德語的語言分界線大致從德國西北部的亞琛起,向東經過萊茵河畔的本拉特、卡塞爾、馬格德堡直到奧得河畔的浮斯騰堡,這條線以南是高地德語,以北是低地德語。
對德語影響最大的語言是拉丁語(Latein)。作為中世紀時的學術和高階層語言今天德語中許多學術概念或表示抽象概念的詞依然來自于拉丁語(Latein)或希臘語(Griechisch)。這些詞今天一般都已經被德語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