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分為游戲漢化和軟件漢化漫畫漢化.
游戲漢化一般是把一些基于游戲主機的外文游戲的界面,做成中文的,使玩家更容易游戲。
軟件漢化,有些軟件本身支持語言包,只是缺少中文語言包,漢化作者只需要完成中文版的編輯。
不支持語言包的軟件,漢化作者則使用一些專用的資源編輯器,修改程序的資源文件,最終使軟件的界面中文化。
漫畫漢化一般是把一些外文的漫畫字幕翻譯成成中文的,使讀者更容易閱覽。
所有與語言相關(guān)的事物(例如文學和演講)基本上都可以進行翻譯,包括小說、電影、詩歌、演講等等。但是不同的領(lǐng)域,翻譯的困難度也不同。例如,詩歌幾乎是不可能準確翻譯的,因為詩歌的形式、音韻等,都是組成其含義的一份子。
如果說非文學作品的翻譯是一項可以學習的技能的話,那么翻譯文學作品甚至詩歌,往往可以說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一些天賦。文學翻譯出于美學的考量,在翻譯時不能僅注重字對字、詞對詞的翻譯,更不能忽略了文化間的不同點,否則經(jīng)常會導致譯文在語意、美感、風格上的流失。總之,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人員必須在準確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很好的平衡。
翻譯一篇作品或者一段講話,必然涉及兩種語言:一種是原來那個作品或者講話的語言,德國學者稱之為Ausgangssprache(源頭語言),英美學者稱之為Original或Source
language;一種是譯成的語言,德國學者稱之為Zielsprache(目的語言),英美學者稱之為
Targetlanguage。二者之間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距。因為,從嚴格的語言學原則上來講,絕對的同義詞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個翻譯者,不管水平多么高,也只能盡可能地接近源頭語言,而不可能把原意和神韻完全傳達過來。翻譯者的任務(wù)就是處理兩種語言之間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翻譯工作,一般的看法是,邏輯的抽象的東西,比如說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等著作,翻譯起來比較容易。但是也有含義轉(zhuǎn)移的危險。重在故事情節(jié)的作品,比如淺薄平庸的小說之類,翻譯起來也比較容易。
翻譯,是指在準確通順的基礎(chǔ)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zhuǎn)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活動。
翻譯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通過大量的實踐而要提高翻譯能力,無異于想學游泳卻又不下水一樣。當然,實踐也要講究科學性。初學者若無行家里手的指點,最好是先找一些難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漢語譯文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