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語(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語匯系借用自蘇格蘭語),因此在漢語中愛爾蘭語也有“蓋德爾語”、“蓋爾語”、或“愛爾蘭蓋爾語”等其他譯名。
愛爾蘭語在語言分類上屬于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和同屬該語族的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guān)系。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qū)域語言,使用人口有26萬。
愛爾蘭語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組成,分為新拼字法和舊拼字法。
愛爾蘭人的先民主要是屬于凱爾特部落群的蓋爾人,并吸收有伊比利亞人、諾曼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成分。伊比利亞人是愛爾蘭島上最早的居民,來自比利牛斯半島。在西元前4世紀的時候,蓋爾人從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來到愛爾蘭島(也有學(xué)者認為這批蓋爾人系來自蘇格蘭)。
他們同化了居住在當?shù)氐囊帘壤麃喨,并成為愛爾蘭民族的基礎(chǔ)(穆立立
2000)。多數(shù)的歷史學(xué)家相信,在西元前7世紀左右,蓋爾人就開始在愛爾蘭島上定居,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飼養(yǎng)家畜(杜昆2000)。因此,愛爾蘭語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
在愛爾蘭人轉(zhuǎn)化為基督徒以后,隨著這群人之足跡的擴展,他們一方面開始在蘇格蘭南部建立新的據(jù)點,而將他們的文化和語言介紹給原來居住在該地的皮特人(Picts),另一方面,他們也開始將這些皮特人轉(zhuǎn)化為基督徒。大概在西元6世紀中葉左右,不論是在政治、軍事、文化、語言等層面,愛爾蘭人都已經(jīng)在蘇格蘭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力。一直到今天,在蘇格蘭人所使用的“蘇格蘭蓋爾語”中,我們都還可以找到不少和愛爾蘭語類似的詞匯。
事實上,所謂“Scot”這個詞匯,一開始正是羅馬人用來稱呼從愛爾蘭入侵到蘇格蘭的這群蓋爾人的,到后來則變成是描述“海外愛爾蘭人(Irish
abroad)”的一個詞匯(O'Donnaile nd)。
在公元9世紀左右,愛爾蘭語已經(jīng)擴張到蘇格蘭的大半部、英格蘭的北部、以及人島(the
Isle of Man)等地區(qū)。西元852年,來自北歐的維京人(Vikings)入侵愛爾蘭,雙方并在914年展開了一場時間幾乎長達100年的戰(zhàn)爭。無論如何,當維京人于1014年在都柏林附近被擊潰的時候,愛爾蘭語已經(jīng)成為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強勢語言,這也幾乎可以算是歷史上愛爾蘭語發(fā)展的最高峰(Wikipedia
2005b;O'Donnaile 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