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翻譯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介于東經(jīng)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于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
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涂。江蘇境內(nèi)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臥,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fā)祥地,早在數(shù)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jīng)是人類聚居之地。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為江蘇,安徽兩省>,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F(xiàn)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zhèn)江、連云港、徐州、鹽城、淮安、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qū)。
江蘇是中國的經(jīng)濟大省。全省綜合經(jīng)濟實力在全國一直處于前列。2007年江蘇省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突破2.5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4.5%;全年人均生產(chǎn)總值突破4400美元,GDP增幅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預計到2009年左右,江蘇經(jīng)濟總量將超過臺灣。
江蘇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為主,主要有蘇南平原、江淮平原、黃淮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組成。其地形地勢低平,河湖眾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國居首位,成為江蘇一大地理優(yōu)勢。
江蘇是全國地勢最低的一個省區(qū),絕大部分地區(qū)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總面積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脈、寧鎮(zhèn)山脈、茅山山脈、宜溧山脈、云臺山脈。
江蘇跨江濱海,平原遼闊,水網(wǎng)密布,湖泊眾多。海岸線954公里,長江橫穿東西425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條。全國五大淡水湖,江蘇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澤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還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平原、水域面積分別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國首位。
據(jù)統(tǒng)計,2007年末江蘇省總?cè)丝跀?shù)達到7600.1萬,比上年增加50.6萬,增長0.67%,其中戶籍人口為7317.7萬人。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比為51.9:48.1,男女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1。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達到741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36人增加了5人,繼續(xù)名列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的首位。
翻譯語種
英語
、日語、德語、法語、俄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語、羅馬尼亞、波斯語、泰語、越語、蒙古語、捷克語、丹麥語、瑞典語、塞爾維亞語、印地語、馬來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荷蘭語、烏克蘭語、匈牙利語、芬蘭語、土耳其語、希臘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波蘭語、挪威語、愛爾蘭語、希伯萊語.
翻譯領(lǐng)域
計算機、化學、通信、醫(yī)藥、醫(yī)療設備、石油、能源、醫(yī)學、冶金、建筑、物流、合同、法律、造紙、印刷、食品、圖書、簡歷、報表、網(wǎng)站、生物、財務、保險、口譯、配音、論文、紡織、科技、陪同、文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