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翻譯
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約為31774.35萬畝,其中51.2%為山地,13.9%為盆地,13.1%為平原,15.4%為丘陵,全省有水面135.3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4%。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的面積占總面積的9.9%,l000米以上的占總面積的4.3%,大部分地區(qū)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間。2004年全年凈減少耕地17263公頃,其中生態(tài)退耕16981.23公頃,災毀耕地454.47公頃,農(nóng)業(yè)結(jié)構調(diào)整減少耕地1112.49公頃,其他原因減少耕地246.92公頃。全年建設占用耕地4161.69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fā)補充耕地5694.2公頃,建設占用耕地實現(xiàn)占補平衡。
湖南為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省境東南亞邊境距海400公里,受東亞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密切相關。氣候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氣候年內(nèi)與年際的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第三,氣候垂直變化最明顯的地帶為三面環(huán)山的山地。尤以湘西與湘南山地更為顯著。
湖南自古為魚米之鄉(xiāng),物產(chǎn)豐富,人民勤勉,精耕細作,種植水稻已
有萬余年歷史。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地理上屬于華中地區(qū),省會為長沙;因魚和大米產(chǎn)量很大,號稱魚米之鄉(xiāng);因地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湖南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有人類活動,古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區(qū)。西周時期為楚國南部。唐廣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觀察使,至此中國行政區(qū)劃上開始出現(xiàn)湖南之名。
湖南經(jīng)濟主要集中于湘東北,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和常德為工商業(yè)發(fā)達城市。全省2006年總?cè)丝?768.1萬人,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漢族占89.87%,少數(shù)民族639.09萬人,占10.13%;主要世居的少數(shù)民族為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回族、壯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畬族和滿族共11個,占全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的99.69%。
全省共劃分為14個地級行政區(qū),16個縣級市、65個縣、7個自治縣和34個市轄區(qū)。地理上,轄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與六個省級行政區(qū)相鄰,北接湖北、東接江西,南與廣西、廣東為鄰,西和貴州、重慶接壤;轄境邊緣北距北京約1300公里,東距上海1000公里,南距廣州400公里。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為主,主要山脈有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南嶺山脈和羅霄山脈;洞庭湖平原為最大的平原;湘江、資水、沅水和澧水為省內(nèi)四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
翻譯語種
英語
、日語、德語、法語、俄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語、羅馬尼亞、波斯語、泰語、越語、蒙古語、捷克語、丹麥語、瑞典語、塞爾維亞語、印地語、馬來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荷蘭語、烏克蘭語、匈牙利語、芬蘭語、土耳其語、希臘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波蘭語、挪威語、愛爾蘭語、希伯萊語.
翻譯領域
計算機、化學、通信、醫(yī)藥、醫(yī)療設備、石油、能源、醫(yī)學、冶金、建筑、物流、合同、法律、造紙、印刷、食品、圖書、簡歷、報表、網(wǎng)站、生物、財務、保險、口譯、配音、論文、紡織、科技、陪同、文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