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翻譯
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fā)黑得名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黑龍江有黑水、弱水、烏桓河等諸多別稱,公元13世紀成書的《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滿語音“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蒙古語則稱“哈拉穆連”。俄文音“阿穆爾”或“阿母”(Amure),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同的名稱。
黑龍江省是東北和全國解放較早的地區(qū),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先后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政府,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
黑龍江省的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
米。
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qū)),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農用地面積3950.2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83.5%。建設用地l48.4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未利用地630.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3%。農用耕地l
l87.1萬公頃,占農用地的30%;園地6萬公頃,占0.2%;林地2440.3萬公頃,占61.8%;牧草地222.4萬公頃,占5.6%;其他農用地94.5萬公頃,占2.4%。建設用地中的居民點及工礦用地ll5.8萬公頃,占78%;交通運輸用地ll.8萬公頃,占7.9%;水利設施用地
20.8萬公頃,占14.1%。未利用地458.4萬公頃,占72.7%;其他未利用地l72.54萬公頃,占27.3%。
黑龍江省位于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最東北部,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從l961—
1990年30年的平均狀況看,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一5℃~5。
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fā)的土地后備資源均占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990.5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其它地區(qū),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黑龍江省盛產大豆、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翻譯語種
英語
、日語、德語、法語、俄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語、羅馬尼亞、波斯語、泰語、越語、蒙古語、捷克語、丹麥語、瑞典語、塞爾維亞語、印地語、馬來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荷蘭語、烏克蘭語、匈牙利語、芬蘭語、土耳其語、希臘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波蘭語、挪威語、愛爾蘭語、希伯萊語.
翻譯領域
計算機、化學、通信、醫(yī)藥、醫(yī)療設備、石油、能源、醫(yī)學、冶金、建筑、物流、合同、法律、造紙、印刷、食品、圖書、簡歷、報表、網站、生物、財務、保險、口譯、配音、論文、紡織、科技、陪同、文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