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翻譯
甘肅古屬雍州,省會蘭州。地處黃河上游,位于我國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緯32°31′~42°57′、東經(jīng)92°13′~108°46′之間。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nèi)蒙古、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并與蒙古國接壤,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nèi)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72%。人口2600萬(1949年968萬人),有漢族、回族、藏族、東鄉(xiāng)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民族。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jì),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監(jiān)軍司,甘肅為其一,元代設(shè)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shè)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省人口密度為55.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1982年的43.08人/平方公里多12.22人,比1990年的49.25人/平方公里多6.05人,人口密度不斷加大。人口密度超過200人/平方公里的市(地、州)有臨夏州(241.26)、蘭州市(232.02)和天水市(223.91);超過100人/平方公里的有平?jīng)鍪校?81.79)和定西地區(qū)(138.69);酒泉市最低,為5.13人/平方公里。
甘肅省位于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游,地域遼闊。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jīng)92°13′~108°46′之間。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nèi)蒙古、寧夏并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地貌復(fù)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qū)域:
省會蘭州市,天水、嘉峪關(guān)、平?jīng)、酒泉、張掖、金昌、白銀等為省內(nèi)主要城市。本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nèi)蒙古高原交接地區(qū),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河西走廊綿延于省內(nèi)西北部;砂磁、戈壁與綠洲相間。主要山脈有祁連山、隴山、西傾山、龍首山、馬鬃山等。本省河流多屬黃河水系,以黃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歷河等為主。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xiàn)有54個少數(shù)民族成份,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19.9萬,占全省總?cè)丝诘?.7%。世居甘肅的少數(shù)民族有回、藏、東鄉(xiāng)、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族等16個少數(shù)民族。其中,東鄉(xiāng)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nèi)現(xiàn)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xiāng)、積石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xiāng),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積17.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39.8%。
翻譯語種
英語
、日語、德語、法語、俄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語、羅馬尼亞、波斯語、泰語、越語、蒙古語、捷克語、丹麥語、瑞典語、塞爾維亞語、印地語、馬來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荷蘭語、烏克蘭語、匈牙利語、芬蘭語、土耳其語、希臘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波蘭語、挪威語、愛爾蘭語、希伯萊語.
翻譯領(lǐng)域
計算機、化學(xué)、通信、醫(yī)藥、醫(yī)療設(shè)備、石油、能源、醫(yī)學(xué)、冶金、建筑、物流、合同、法律、造紙、印刷、食品、圖書、簡歷、報表、網(wǎng)站、生物、財務(wù)、保險、口譯、配音、論文、紡織、科技、陪同、文學(xu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