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譯通翻譯(服務)有限公司
■新譯通濟南翻譯公司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中國七大軍區(qū)之一的濟南軍區(qū)本部。中國16個鐵路局之一的濟南鐵路局本部。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fā)祥地,區(qū)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等。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濟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南一帶。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轄六個區(qū)、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2007濟南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607.4萬,暫住人口85.5萬。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huán)境40優(yōu)”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舉辦城市!
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qū)帶。
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陸地面積8154平方千米,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濟南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較為清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660.7毫米。
濟南位于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膠濟鐵路與邯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qū)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干燥,四季分明。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于受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十分典型的國家,而濟南市則是季風氣候明顯區(qū)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jié),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jié),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huán)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冬冷夏熱,雨量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風,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氣侵入,使氣溫不斷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極端最低溫度平均在-20℃以下(平陰縣為-18.9℃,長清縣為-19.1℃,濟南市北郊為-19.7℃,濟南市東郊為-22.5℃,章丘縣為-24.5℃),低于-10℃的嚴寒日數98%集中在冬季。最大凍土深度為45厘米左右,最大積雪深度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最高溫度超過40℃,日最高氣溫≥40℃的酷熱日數均出現在夏季。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qū)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占全年暴雨日數的70%。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guī)r、白云巖、質優(yōu)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fā)利用!皾锨唷陛x長巖和“柳埠紅”花崗巖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待于擴大生產規(guī)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鉆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guī)r品位高、儲量大;◢徥暮谏◢徥,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qū)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藥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并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本頁數字均為1985年土地普查數據。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qū)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qū)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qū)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qū)。因城鎮(zhèn)及工礦企業(yè)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低于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zhèn)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纳交牡孛娣e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聯系方式(請點擊各地公司就近垂詢)
中國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長沙 武漢 重慶 成都
翻譯領域 |
翻譯語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