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新譯通翻譯(服務(wù))有限公司
■新譯通黑龍江翻譯公司
黑龍江亦稱阿穆爾河(Amur River);亦作Hei-lung Chiang或Heilong Jiang,蒙古語作Kharamuren。 東亞大河。形成東南西伯利亞與中國之間的部分邊界。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內(nèi)蒙古北部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邊界,并大體沿這條邊界向東和東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亞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然後再從那里掉頭朝東北方向流去,注入韃靼海峽,將西伯利亞與庫葉島分開;為北亞最長的河流。
總長度約4478公里(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發(fā)源于蒙古肯特山東麓,在石喀勒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形成。經(jīng)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區(qū)(Khabarovsk Krai)東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Tatarskiy Proliv)。中國方面認為,黑龍江本是中國的內(nèi)河,19世紀中后期沙俄強行占領(lǐng)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lǐng)土之后,才成為中俄界河。黑龍江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資料計為第六),黑龍江沿線曾盛產(chǎn)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lián)邦簽署最后邊界協(xié)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上游有兩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國北部肯特山東麓;南源額爾古納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爾河發(fā)源于中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大興安嶺西側(cè)古利牙山麓。南、北兩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匯合后始稱黑龍江。蜿蜒東流沿途接納結(jié)雅河、布列亞河、松花江、烏蘇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羅斯境內(nèi)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長4370千米(從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積 184.3萬平方千米。在中國境內(nèi)河長3474千米,流域面積約 88.7 萬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從黑龍江南北源匯合點起,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點止,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為上游,長900千米;黑河 市至烏 蘇里江口為中游 ,長950千米;烏蘇里江口以下為下游,長970千米。黑龍江流域水量豐富。流域年徑流量3465億立方米。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93%,其中6~8 月就占60%~70%。11月份進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地表積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氣溫回升,積雪才能融化補給河流,河水上漲形成春汛。這樣,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分配是:春季占10%~27%,夏季占50%,秋季 20%~30%,冬季 4%以下。干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年的徑 流量約為枯水年 徑流量的3.5~4.0倍。水力資源理 論蘊藏量 1153 萬千瓦,其中松花江660萬千瓦,干流304萬千瓦?赡荛_發(fā)水力資源裝機500千瓦以上的電站312座,裝機容量為1096萬千瓦,年發(fā)電量343億千瓦小時。江寬水深,干流自漠河以下和興凱湖以下的烏蘇里江均可以通行輪船。冰期長達 6 個月。流域內(nèi)森林以及金 、煤等礦產(chǎn)資源豐富,產(chǎn)魚類,尤以大馬哈魚和鰉魚最為著名。
(1)地形。黑龍江始於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流處,距河口2,824公里(1,755哩)。石勒喀河發(fā)源於內(nèi)陸547公里(340哩)馀以遠西伯利亞音果達(Ingoda)河與蒙古鄂嫩河的匯合處。額爾古納河發(fā)源於中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距其與石勒喀河匯流處約1,609公里(1,000哩)。該水系流域面積約1,855,000平方公里(716,200平方哩),包括許多河流與湖泊。主要支流有西伯利亞的結(jié)雅(Zeya)河、布列亞河和阿姆貢(Amgun)河與中國的松花江以及中國東部和西伯利亞之間邊界河流烏蘇里江。
習(xí)慣上將黑龍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上游始於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流處,終於結(jié)雅河口(在西伯利亞城市海蘭泡),長約880公里(550哩)。中游從結(jié)雅河延伸至哈巴羅夫斯克,長約960公里(600哩)。從哈巴羅夫斯克至河口為下游,長亦約為960公里。
其上游流經(jīng)茂密的落葉松林覆蓋的大興安嶺馀脈與阿馬札爾嶺松樹遮蔽的山坡之間的山谷。在西伯利亞阿爾巴濟諾(Albazino)附近,山嶺分開,河流進入開闊的高原地區(qū)。中游流入結(jié)雅河-布列亞河盆地。河谷左坡與平原融為一體,令人難以覺察,而右坡與小興安嶺毗連。它進而沿著一條峽谷似的狹窄通道穿越小興安嶺,深度和速度遽增。其下游在低矮的、河水漫溢的兩岸間奔流,進入一片浩茫的沼澤,水道將地面切割開來,上面點綴著湖泊和水塘;河床多分支,水道變得很寬。
在西伯利亞列寧斯科耶(Leninskoye)附近,黑龍江最大的支流松花江將其黃色的、充滿泥沙的流水瀉入,在哈巴羅夫斯克附近,烏蘇里江與之合流。隨著這些流水的匯入,黑龍江漫然氾濫於潮汐河谷平坦的沼地上。河床成了一個支流、港汊、舊河床、島嶼、沙洲和岬角的迷宮。在哈巴羅夫斯克,黑龍江距日本海海岸僅370公里(230哩),但其在被錫霍特山脈改變流向後,北流966公里(600哩)才注入海中。
(2)氣候。該流域為季風(fēng)氣候──來自大陸和海洋的風(fēng)隨季節(jié)轉(zhuǎn)換。冬季,從西伯利亞來的乾冷的空氣帶來晴朗干燥的天氣,伴有強霜。夏季,溫暖潮濕的海風(fēng)為主,帶來大雨從而提高該流域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位。
秋季溫暖而乾爽。1月平均氣溫南部為-24℃(-11 ℉),北部為-33℃(-27 ℉)。7月平均氣溫南部(海蘭泡)為21℃(70 ℉),北部約為18℃(64 ℉)。該流域降水量不平衡,沿海地帶最大,每年在600~900公釐(24~36吋)之間。
(3)水文。河流主要靠夏秋降落的季風(fēng)雨補給。雨水很快流入河中,形成5~10月的洪澇期。其平均流量約為10,900立方公尺/秒(385,000立方呎/秒)。冬季,在哈巴羅夫斯克附近,流量降低為148~199立方公尺/秒(5,300~7,100立方呎/秒);1897年所記錄到的最高流量超過39,200立方公尺/秒(1,400,000立方呎/秒)。
10月下半月黑龍江開始結(jié)冰。上游在11月初封凍,下游在11月下半月封凍。河流下游在4月底解凍,上游在5月初解凍。冰塞常在河流急灣處發(fā)生,暫時抬高水位多達15公尺(50呎)。河流1年約帶來2,000萬噸沉淀物。
(4)植物。該流域的許多地方在泰加林植被帶。特別是在泥碳區(qū),落葉松是主要樹種,在較乾的地方有一些松、云杉和樅。在南面的大、小興安嶺,可見闊葉林與闊葉針葉混交林,林中以蒙古櫟樹(Quercus mongolica)、松和落葉松為主。
(5)動物。該流域魚類豐富。下游約有100種魚,上游約60種,甚至超過了窩瓦河和多瑙河一類的歐洲大河。約25或30種具有商業(yè)價值。黑龍江的一個特點是,大量魚類在海中發(fā)育,以避免遭受夏季河中出現(xiàn)的水位急遽變化的損害。 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各地公司就近垂詢)
中國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長沙 武漢 重慶 成都
翻譯領(lǐng)域 |
翻譯語種 |
|
|